激励游戏怎么玩
1、本文篇幅较长,但干货满满。自我刺激是孤独症干预路上最大的“绊脚石”,同时也是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之一。什么是自我刺激行为,该怎么干预。
2、本篇文章由专业行为分析师从行为分析角度告诉你到底该怎么做。自我刺激的三大特征。1、聚焦于自我而非他人的行为。
3、2、频繁的重复某种行为或动作。3、无意义的自发行为。自我刺激行为会出现在任何人的生活当中,例如:玩头发,啃指甲。
4、普通人在自我刺激的行为中能快速脱离出来。但孤独症孩子没有能力尽快抽离自我刺激行为,且自我刺激行为会更加突出。
5、1、用身体感官去进行自我刺激,例如:捂耳朵,摇晃身体,把手放在眼前晃等;2、借助物品进行自我刺激,例如:揉绳子,摇纸片,倒沙子等;
激励游戏怎么玩
1、3、日常生活中的偏好,例如:规律性摆放东西,反复讨论一件事,强迫性做同一件事等。自我刺激出现的原因。人天生就需要刺激。孤独症孩子无法从正常环境中获取刺激,自然而然选择自我刺激。
2、美国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:。将人放到一个没有任何刺激的房间。没有时间,没有颜色,只提供水和食物,这些上面也没有任何内容。
3、一天以后这个人就选择终止实验。因为这个人身体和心理同时出现了不能承受这个环境的反应。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们,刺激对人是必要的。
4、1、严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干预教学活动中,老师需要一直纠正提醒孩子停止自我刺激行为,孩子没有办法同时进行老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与自我刺激行为。
5、2、与其他强化物形成竞争关系。自我刺激对于孤独症孩子的强化性质更强。孩子无法获取正常有激励性的强化物,强化物的正确引导性质也无法达到目的。3、孤独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交。